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计算机科学论坛  (http://bbs.xml.org.cn/index.asp)
--  『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  (http://bbs.xml.org.cn/list.asp?boardid=2)
----  [BLUE]谈谈怎样从业界学习做学问的方法[/BLUE]  (http://bbs.xml.org.cn/dispbbs.asp?boardid=2&rootid=&id=86950)


--  作者:iamwym
--  发布时间:10/4/2010 1:54:00 PM

--  [BLUE]谈谈怎样从业界学习做学问的方法[/BLUE]
本来这个主题可以说很宽,但是本人一直在搞语义数据这一块的工作,所以也就只好从这方面的经验说起,是不是能推而广之,是需要大家从各自的经验和实践去验证了。

总得来说我发现一个特点,就是有业界工作经验再去做研究的,比较容易成功,相对于直接一路从学校上来的研究者,更容易做出成绩。我想这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实践积累。主要是业界干过再来搞研究的,往往实践经验丰富。做项目计划,写程序,分配资源,都比较擅长。很多朋友没有业界经验,遇到写程序就头疼,动手写程序问题一大堆,学习API的周期很长,写出来的程序基本除了发个paper就不能用了。在业界干过的朋友,很快对不熟悉的API能上手,写出来的程序可用度很高,代码能直接open source出去。大家知道学界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首先他们口头觉得写程序不关键的,但是好的工作发出来,无一例外都是有很好编程工作在里面的。其他不说,protege这样的工具,能让一个组发了二十年的paper,外加n个faculty走出去,无数funding。

2. 眼界开阔。在业界做过,你知道什么东西是有用的,客户是喜欢的,什么东西做出来是没人感兴趣的。哪怕只是有限的一些概念,对研究也是很有帮助。做研究的时候,一个主题是不是有做头,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打个比方吧,做自动化本体映射,拿个什么AI的算法过来,然后把它按摩一下,改头换面在本体上用一下,做几个实验demo,这样的工作,充其量就是个LNCS的二流会议了。但是如果有点业界思维,花额外3个月时间做一个protege plugin,或者和Hermit集成一下,搞个GPL open source project,基本上一年的工作就可以发journal,后续工作还能搞点benchmark,发个conference,再做点外围,差不多jerome就要请你写chapter了,呵呵。这是半个玩笑话,只是说明在业界做过,那种market sense,是在学校里面学不到的。

时间有限,大致先写两点,是我这两年在业界做下来的一点心得体会。在学校的朋友,可以考虑多和业界的朋友聊聊,不要把来自业界的质疑和提问作为是一种外行人的无趣言论——我知道很多国内的博士生都是这么认为的:业界的只会搞工程实现,专业的他们不懂。思考一下为什么MSRA IBM research这种地方同样是在中国,而能发这么多好文章,做这么多好工作的原因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4 14:30:37编辑过]

--  作者:laotao
--  发布时间:10/7/2010 1:45:00 PM

--  
re
W 3 C h i n a ( since 2003 ) 旗 下 站 点
苏ICP备05006046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46.87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