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计算机科学论坛 (http://bbs.xml.org.cn/index.asp) -- 『 C/C++编程思想 』 (http://bbs.xml.org.cn/list.asp?boardid=61) ---- C/C++程序员应聘常见面试题深入剖析 (http://bbs.xml.org.cn/dispbbs.asp?boardid=61&rootid=&id=62269) |
-- 作者:卷积内核 -- 发布时间:5/7/2008 8:44:00 AM -- C/C++程序员应聘常见面试题深入剖析 C/C++ 程序设计员应聘常见面试试题深入剖析本文的写作目的并不在于提供C/C++程序员求职面试指导,而旨在从技术上分析面试题的内涵。文中的大多数面试题来自各大论坛,部分试题解答也参考了网友的意见。 许多面试题看似简单,却需要深厚的基本功才能给出完美的解答。企业要求面试者写一个最简单的strcpy函数都可看出面试者在技术上究竟达到了怎样的程度,我们能真正写好一个strcpy函数吗?我们都觉得自己能,可是我们写出的strcpy很可能只能拿到10分中的2分。读者可从本文看到strcpy函数从2分到10分解答的例子,看看自己属于什么样的层次。此外,还有一些面试题考查面试者敏捷的思维能力。 分析这些面试题,本身包含很强的趣味性;而作为一名研发人员,通过对这些面试题的深入剖析则可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内功。 2.找错题 试题1: 以下是引用片段: 以下是引用片段: 以下是引用片段: 试题1字符串str1需要11个字节才能存放下(包括末尾的’\0’),而string只有10个字节的空间,strcpy会导致数组越界; 对试题2,如果面试者指出字符数组str1不能在数组内结束可以给3分;如果面试者指出strcpy(string,str1)调用使得从str1内存起复制到string内存起所复制的字节数具有不确定性可以给7分,在此基础上指出库函数strcpy工作方式的给10分;
|
-- 作者:卷积内核 -- 发布时间:5/7/2008 8:44:00 AM -- 对试题3,if(strlen(str1) <= 10)应改为if(strlen(str1) <10),因为strlen的结果未统计’\0’所占用的1个字节。 剖析: 考查对基本功的掌握: (1)字符串以’\0’结尾; (2)对数组越界把握的敏感度; (3)库函数strcpy的工作方式,如果编写一个标准strcpy函数的总分值为10,下面给出几个不同得分的答案: 2分 以下是引用片段: 以下是引用片段: 以下是引用片段: 以下是引用片段: (4)对strlen的掌握,它没有包括字符串末尾的'\0'。 读者看了不同分值的strcpy版本,应该也可以写出一个10分的strlen函数了,完美的版本为: int strlen( const char *str ) //输入参数const 以下是引用片段: 以下是引用片段: 以下是引用片段: 以下是引用片段: 以下是引用片段: 试题4传入中GetMemory( char *p )函数的形参为字符串指针,在函数内部修改形参并不能真正的改变传入形参的值,执行完 char *str = NULL; GetMemory( str ); 后的str仍然为NULL; 试题5中 char p[] = "hello world"; return p; 的p[]数组为函数内的局部自动变量,在函数返回后,内存已经被释放。这是许多程序员常犯的错误,其根源在于不理解变量的生存期。 试题6的GetMemory避免了试题4的问题,传入GetMemory的参数为字符串指针的指针,但是在GetMemory中执行申请内存及赋值语句 tiffanybracelets *p = (char *) malloc( num ); 后未判断内存是否申请成功,应加上: if ( *p == NULL ) { ...//进行申请内存失败处理 } 试题7存在与试题6同样的问题,在执行 char *str = (char *) malloc(100); 后未进行内存是否申请成功的判断;另外,在free(str)后未置str为空,导致可能变成一个“野”指针,应加上: str = NULL; 试题6的Test函数中也未对malloc的内存进行释放。 剖析: 试题4~7考查面试者对内存操作的理解程度,基本功扎实的面试者一般都能正确的回答其中50~60的错误。但是要完全解答正确,却也绝非易事。 对内存操作的考查主要集中在: (1)指针的理解; (2)变量的生存期及作用范围; (3)良好的动态内存申请和释放习惯。 再看看下面的一段程序有什么错误: 以下是引用片段: 以下是引用片段:
|
W 3 C h i n a ( since 2003 ) 旗 下 站 点 苏ICP备05006046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
46.875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