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计算机科学论坛  (http://bbs.xml.org.cn/index.asp)
--  『 网友互助 』  (http://bbs.xml.org.cn/list.asp?boardid=76)
----  音频环绕模式的下一代技术  (http://bbs.xml.org.cn/dispbbs.asp?boardid=76&rootid=&id=46554)


--  作者:卷积内核
--  发布时间:5/8/2007 8:46:00 AM

--  音频环绕模式的下一代技术
在现今的DVD影碟中,音频环绕模式以Dolby Digital和DTS为主导。随着下一代高清影碟标准蓝光(Blu-ray Disc)和HD DVD的逐步产业化,相应的音频环绕模式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将更加强大,现有的Dolby Digital和DTS将会被Dolby Digital Plus(DD+)和DTS-HD取代。

Dolby Digital Plus (DD+)
  据Dolby相关资料获悉,Dolby Digital Plus(DD+)以7.1声道为起点,取样率从原来Dolby Digital的96-640 kbps扩大到32 kbps-6 Mbps,也即是说DD+的使用层面将更加广,DD+既可以应用于要求“无失真”级别的数码环绕,大大提升现有的DVD环绕音频质量,也可应用于压缩比更高的场合,由于Dolby Digital Plus(DD+)重新优化的编/解码标准,使得Dolby Digital Plus的32 kbps取样标准的音质能达到现在DD的96kbps相当音质的水平。

  尽管Dolby Digital Plus是以7.1声道为起点,在初推向市场时估计也会以7.1为主打,但其设计标准是面向最大13.1声道的数码环绕,这与数码电影院规格“D-CINEMA”在一定程度上类似,即说DD+的环绕声将从目前的“多声道在一个平面发声”的模式提高到立体的层次,通过垂直地面指向性的增强喇叭,使整个环绕音场从“平面”进化到“立体”,音效会有上下之分。而空间加强喇叭可以是1路或者2路、甚至更多。

  当然,数码电影“D-CINEMA”的标准是最大16路音频,其中两路为“听觉残障者用途频道”、一路为“视觉残障者用途频道”,对Dolby Digital Plus来说这些可以忽略,所以采用13.1路环绕声为标准。

  Dolby Digital Plus由于数据流量很大,所以不再使用S/PDIF或者光纤作数码传输,而是会采用HDMI或IEEE 1394作为数码传输接口。

  据悉,支持Dolby Digital Plus的AV放大器将会于2006年末推向市场。

DTS HD
  DTS HD作为被下一代光盘HD DVD及蓝光(Blu-ray Disc)采用的另一个音频环绕模式,则采用了另一种发展思路:DTS HD除了兼顾更高音质、更多声道外,进一步提高网络下载内容互动性的能力,取样方式也将更加灵活。

  与Dolby Digital Plus相同,DTS HD同样以7.1声道为起点,支持1.5 Mbps以上的高位元比率、取样频率从8-192kHz(16/24 bit),与现有DVD影碟采用的768kbps等压缩技术相比,DTS HD的声音质量将大幅提升。

  DTS HD的数据流量可以根据要求的声音品质而进行灵活的转换,通过独家的无损压缩技术,DTS压缩的比例比其竞争对手小,损失的信息少,因此细节更丰富,提供更高品质的声音记录,最大32声道的环绕输出。

  DTS HD的另一个特点是向下兼容。DTS技术在设计之初便重点考虑其向下兼容性,以保证无论技术更新到什么程度,都可以实现完美的向后兼容。以DTS HD编码的影碟除了能通过对应DTS HD的AV扩音机解码输出外,也能通过普通具有DTS功能的AV扩音机解码,只是部分新加的功能缺失而已,使DTS HD技术更加具有兼容性。

  DTS HD支持多达32路的数码环绕声记录,为将来环绕系统提供更广阔的扩展方向,但同样地由于数据流量很大,所以不再使用S/PDIF或者光纤作数码传输,而是会采用HDMI或作为数码传输接口。

MLP音频技术
  对于纯音频HD DVD或蓝光光盘(Blu-ray Disc),仍然沿用由Meridian开发的DVD-AUDIO所使用的MLP音频技术。在下一代以HD DVD及Blu-ray Disc为载体的纯音频编码之中,相应技术上也有所提升,纯音频HD DVD及Blu-ray Disc从原来的9.6Mbps的数据量提升到18Mbps,声道数也从以前的6声道提高到8声道。


W 3 C h i n a ( since 2003 ) 旗 下 站 点
苏ICP备05006046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46.875ms